手机不离身 开启轻问诊时代
时间:2012-09-14
现在,大多数人已经每天离不开手机了,刷微博、看新闻、玩游戏,也填补了个人的碎片化时间,这对于移动医疗健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想象一下我们平时所遇到宝宝哭闹等问题,不出家门就能得到专家本人的指导,这就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快速问诊体验。快节奏的生活,让慢病随之而来,而手机轻问诊又成了一个解决方案。
手机问诊
当移动互联网遇见医疗健康
在快速问医生之前,Mhealth(移动医疗健康)就较早地在国外新兴起来,试图通过手机进行健康管理和促进,加入与医生的咨询功能。现在手机对人们来说是不离身的,所以这种黏性成为一个看点。ZocDoc和HealthTap是美国代表性的两个移动医疗产品,前者是一个基于LBS挂号与免费预约医生的软件,后者是一个问答平台,医生通过照片、健康记录、检测结果等方式发表符合规范的诊断信息。
国内与之类似的App是快速问医生,一款用手机免费咨询在线医生的软件。医生资源来自正规医院的在职医生,他们都从事临床工作,利用空闲时间回复患者的问题。现在,快速问医生日提问量可以达到3.6万次,显示出手机问诊的受欢迎程度,也表明人们对待看病难问题的一个新选择。医学出身的业内人士说,医疗资源分布是不均的,虽然“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实际情况却是小病也还要往大医院跑,关键的一点就是社区医疗机构的设施较大医院有差距。
另一方面,我国的医生流动性受到极大限制,也是使患者集中流入大医院的原因所在,人们忍受很长时间的挂号、排队,最后获得的咨询时间却很难平衡,通常只有短短的几分钟。
手机问诊就是给人们打开一条通道,简单方便地联系专家本人。这些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快速问医生覆盖了更多的人群,产品现在支持Android、 iOS和WP7手机系统,又基于HTML5技术开发了WebAPP版本,让更多的手机平台适用。手机问诊代表人们的健康意识在被新概念引导,是对用户群的一种很好的健康促进。
快速体验
问诊、查询、资讯三管齐下
快速问医生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生流动性,但毕竟还是与患者有千里之隔。图文语音用来描述病情的手段很丰富,却跟医院的身体检查、化验仍然不能相比,所以更多的是起到一个浅层次问诊的作用。手机上的问诊主要涉及的方面在于就诊前咨询、就诊中的指导和就诊后的护理这三个环节。相比线下的问诊情形,手机问诊的最大优势就是快速,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在10分钟内回复,即使在深夜也有值班医生,所以服务也是全天候的。
究竟谁来回答问题,这个还要患者说了算。一方面提供一种随机分配的方式,系统可以为患者分配最符合的医生,推送问题,医生经过慎重分析后迅速作出回复。另一方面患者可以指定医生,但为了保证回复速度,该名医生不在线的达到临界时间,就会转给其他医生回答。
除了问诊之外,快速问医生还提供医生资料、疾病信息的查询功能。据了解,产品现已收录32万来自正规医院的一生资料,最新版本还整合了发现健康模块,对热门健康话题进行分享互动。
专家通道
信息有序化改变搜索习惯
在出现之前,人们的习惯是上网搜索,目前仍然是,但是一个明显的弊端搜索引擎不能带给用户是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个人体质有差异性,搜索会使用户再次陷入选择难题,或者草率采用别人的方法,最后可能并不对症,运气不好还会有反作用。
所以无论是Web端的有问必答网,还是手机端的快速问医生,就是使用户享受搜索引擎相当的回应速度,而得到来自专家本人的针对性指导。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所以快速问医生的轻快定位非常符合人们的需求。
免费收费取舍
尽力消除人们问诊阻力的背后
专业的医疗咨询服务,快速问医生还是决定暂向用户免费开放,包括咨询、追问。笔者了解到,医生直接获得由公司支付的酬劳,并遵守一套系统的服务质量考核标准。快速问医生对此的解释是,付费的网络问诊人们还是有一定的防范心理,免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具吸引力。陆德庆表示,手机问诊就是要尽力减少阻力,至少要保证快速,如果问题搁置太久会十分影响体验;相比之下,免费咨询给用户带来的方便甚至还会超过它的快速,因为用户并不需要付出成本。
除此之外,诸如无需登录、全天候开放、问题快速分配加定向咨询等这些特点,都是在尽力减少用户的问诊阻力,实现线下医院不能做到的事情,也符合移动互联网开放和分享的精神。
快速问医生这样的手机问诊软件虽然掌握6万活跃医生,另有200万Web平台医生积累,但对我国医务工作者总量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好在国内的移动医疗健康事业也在渐渐兴起,在未来将能够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条。
总体来看,手机问诊模式不同于医院诊治,停留在浅层次的轻问诊。由于它符合这种快节奏生活的要求,各方面消除了问诊阻力,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健康促进方式存在。有人预测,移动医疗健康领域在商业价值来看,毫不逊色于当下正火的移动社交,所以该模式也正在受到各界热议,探讨一条可行之路。
(来源:科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