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信息化:须加强整体规划与协同开发
时间:2012-12-11
利用信息手段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医疗服务需求与平衡医疗服务供给,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可以想见,如果医疗设备未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区域医疗,都将是纸上空谈。那么,实现医疗设备信息互联互通,目前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加强顶层规划
日前,“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发展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自林在谈到我国医疗器械及医疗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形势时表示乐观:“在我国医疗费用支出中,医疗设备(包括耗材)支出占20%左右,药品支出占40%~50%,管理费用约占30%。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未来药品支出在医疗费用支出中的占比会逐步减少,甚至低于医疗器械支出。在医疗卫生管理事业中,医疗信息化和网络建设是重要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数字化高精尖设备市场快速增长。”
医疗设备信息互联互通带来的好处是医疗服务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医疗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但是,目前我国实现医疗设备信息互联互通正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一是缺少顶层设计与规划;二是标准的引进、消化与推广滞后;三是缺少医疗信息化建设人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有些数字化医疗设备没有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和应用规范,从而成为'信息孤岛’。”赵自林说。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孟建国也分析说:“最初,一些医疗信息化产品企业为垄断市场,对系统实施加密等手段。有些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大而全,但是只能互联互通自己的产品,跟别人'说不上话’,这是导致'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互联互通,最终大家都要放开。而医疗设备信息互联互通的基本要求:一是医疗设备信息化,也就是企业生产的医疗设备符合信息交互集成要求;第二是数字产品标准化,也就是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符合标准的数字化产品。”
强调协同开发
在信息化医疗设备的开发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很多医疗设备厂商信息技术储备不足;二是医护人员对信息化产品的操作水平和接受程度不同。
“我们与传统医疗设备厂商有过很多合作,厂商对设备信息互联互通有很高的期望值,因为这个领域有很高的附加值和很多市场机会。但是,他们又由于信息技术储备不足,对系统研发和技术更新存有顾虑。而医疗机构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机遇是提高效率、增加资源配置、拓展业务模式。同时,他们应对的主要挑战是人员培训。比如,体检原先是一项一项地进行,现在医疗设备经信息化改造后,有些项目变为四合一模式,操作人员对此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来自医疗软件开发企业的代表谈到了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在实施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不同心态与处境。
会上,业内人士对此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在对医疗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时,信息产品企业必须与医疗设备厂商和医疗机构紧密合作——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把握产品的需求,通过与医疗设备厂商合作把握产品的测试环境。在系统解决方案方面,每增加一项功能都要以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用户的体验为前提,并在整个产品与业务终端之间提供标准的连接和多种传输接口,以保证系统的扩展性。”
(来源:中国医药报)